由
于2009-02-19 23:48:59编辑一般我们有句俗话入乡随俗,西藏人在海拔3600米的高原,有些什么饮食值得我们品饮的了?小编给您一一道来。
青稞:青稞又称稞大麦、元麦是藏族人民制作糌粑的主要原料,把青稞炒过后磨成面用酥油拌着吃。人们也将青稞与豌豆掺合制作糌粑。青稞做成的糌粑不但是藏族的传统食品,而且作为藏餐出现在拉萨的主要饭店,成为招待中外宾客的重要食品,在宗教节日中,藏族人民还要抛撒糌粑,以示祝福。
牛羊肉:藏族人民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在牧区一般不食蔬菜,饮食单调,从单一的饮食结构来说,牧区乃至整个西藏都属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区。众所周知牛羊肉热量很高,这有助于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们抵御寒冷。有趣的是藏族人民有食生肉的习惯,若到一些牧民或农区家中,你会看到挂到屋内或帐篷内的风干的牛羊肉,你若去这些人家作客,主人会拿出风干的牛羊肉叫你品尝,这种风味只有在高原才能品尝得到。
饮料:各种饮料是构成藏族群众营养食品不可缺少的东西。藏族的饮料有酥油茶、甜茶、青稞酒等。酥油茶除与主食糌粑同时食用外,也当作每日食用的饮料。酥油茶与甜茶分别用酥油、牛奶或奶粉加茶叶、盐、白糖制成,酥油茶与甜茶都具有茶的功能。在西藏,用酥油茶待客,是藏民族古老的传统。无论你走进牧民的帐篷,还是农民的泥土小屋,或走亲访友,主人总会打好醇香的酥油茶请你品尝。藏胞出远门,亲友前来送别会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敬上一碗酥油茶,祝远行者逢凶化吉,一路顺风。藏族的另一种饮料青稞酒是用青稞发酵后酿制而成的,在西藏男女老少都喝此酒,藏族人民在过节前都要酿造大量的青稞酒。从藏历四月到八月,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和非传统节日,宗教节日和非宗教节日,拉萨人都要提上甘甜醉人的青稞酒,到绿茵的草地上,三五成群,搭起各种色彩的帐篷,一边喝着青稞酒,一边尽情歌舞,显示出藏族酒文化的魅力。
酥油 在西藏随时随地可以见到酥油。在拉萨的八角街,牧民拿着一块块、一包包的酥油,摆在地上,拿在手上,到处兜售;不论城乡,每个粮油店里,一定断不了酥油的供应;走进每个家庭,柜子里摆的东西可以缺这少那,但不会没有酥油。总之,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时刻不可缺少的食品。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牧民炼酥油是很有趣的。在牛奶分离器还没普遍使用的西藏牧区,人们提炼酥油仍然是用土办法。牧民妇女将奶汁稍为加温,然后倒入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再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便浮了一层谈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
酥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藏族群众,特别在牧区,一般很少吃菜和水果,日常的热量除了肉外,便靠酥油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有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老乡们炸果子、卡赛,也用酥油。
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群众每日不离的钦料。一般藏族群众早上定要喝上几杯酥油茶,才去劳动或工作。到藏族群众家中作客,一般都会得到酥油茶的款待。
酥油茶的制作方法,是将砖茶用水久熬成浓汁,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罗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水乳交融,再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可喝的酥油茶了。酥油茶因为有酥油,所以能产生很大的热量,喝后可御寒,是很适合高寒地区的一种钦料。酥油茶里茶汁也很浓,又能起生津止渴的作用。
藏族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一般是边喝边添,不一口喝完,但对客人的茶杯总要添满;假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里的茶添满,你就摆着,告辞时再一饮而尽,这样,才符合藏族人民的习惯和礼貌。
想要了解更多西藏旅游相关信息,欢迎查阅奥德赛旅行网(www.tibetcn.com),或直接添加微信139 8909 6049,咨询最新西藏旅游线路以及报价。
问:西藏的美食怎样啊,想去西藏了,但我是一美食控,即使去西藏想先了解一下西藏的饮食文化,能个点儿详细说明么?
答:藏族的饮食,牧区与农区稍有不同,但有共同的嗜好,都喜欢吃青棵面、酥油茶和牛肉、羊肉、奶制品。过去牧区粮食极少,肉食与奶制品又相当匾乏,裕粑也磨得粗糙,不吃蔬菜,并视蔬菜为野草,逐水而居,饮食无定顿,饥而食,竭而饮,旺季饱食饱饮,淡季节食。现在牧区生活已大有改善,看一个家庭富裕程度如何,主要是看储备粮的多少,而不是看肉和奶的储备量,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富足的,不稀罕。
牧民吃肉喜欢用白水煮,把带骨大块肉放锅里,肉煮至半熟时就可捞出来吃。吃时一手抓肉,一手握刀,把肉片下,剩下干净的骨头。多用胸岔肉和助条间的肉敬客。对尊贵的客人要奉敬~盘羊尾,尾捎上还要留有一塔象征吉祥的白羊毛。牛羊的头和小腿肉留作自家食用。肩呷骨处的肉是给牙齿不好的老人吃的,假如小伙子在女朋友家吃了这种肉,即表示女方已默许了他们的婚事。
藏族代表性的食品:
青棵面,藏语叫糟粑。是将青棵炒熟后磨成的细面,色白,味香浓,外出远行总要带上酥油和糟粑,格粑面可直接放入口中吃,称干惜粑。在家中吃精粑时,多将奶茶烧开后倒入碗中,加入酥油、奶渣,待化开后,加入格粑粉,迅速用右手4个手指将其搅拌均匀,团成一个个小团,边团边吃,边喝奶茶,这些都是去西藏旅游必了解的藏族饮食文化。
古突,是藏族的年饭,在藏历腊月二十九日吃,本意是“腊九粥”。粥由9种东西熬成:麦粒、杏、羊毛、辣椒、瓷片、内向捻线团、外向捻线团、豌豆、木炭。每种物质都有一定意义。食得羊毛者,预示来年心肠软;食得辣椒者,嘴不饶人;食得木炭者,心黑,等等。现在吃这种年饭,已不再究其原意,只不过是以此相戏,合家逗乐罢了。有些地方改用牛羊肉、面团及一些作料做成带汤的食品。
波突,即惜粑粥。做法是将牛(羊)骨放在石臼内砸碎,加盐、姜粉、野香草粉、白萝卜丝一起熬汤,钢开后放入惜粑粉,搅匀便熟。清香利口,最直做冬季晚餐,几碗下肚,全身流暖。
扒擦磨古,原是僧人食品。做法是在碗中打两个鸡蛋,加水、盐、野香草粉,用它和面,做成小圆块,用水煮熟后捞出盛碗中,倒入熔化的酥油,撒进奶渣、糖、五香粉、辣椒油即可食用。
巴拉饼,原是由四川巴塘地区传入西藏的一种大锅盔。是用鸡蛋、苏打、糖和面,烤制的大圆饼(直径30厘米,厚约10厘米),吃时切成三角块。香甜松脆,耐存放。
粑羌,是外出放牧时的零食小吃。用惜粑和酒曲制成,味甜而松软。
哲羌。是用大米做成的干醒糟,松软不粘,味道甘酸。
烤猪肉。林芝地区盛产一种个头小的瘦肉型藏猪,宰杀后带皮割成两指宽的长条,撒上盐及作料,挂在屋顶,地上燃火,肉便成意肉,吃时肉皮朝下放柴火堆上烤熟。进餐时,多与糟粑、酥油茶一起吃。
风干牛肉,是藏族喜爱的生食牛肉。每年秋季制做,将鲜牛肉割成条,穿成串,撒上食盐、花椒粉、辣椒粉、姜粉,挂在阴凉通风处,风干后即成,味道麻脆酥甘,酸香满口,咀嚼时无渣塞牙。在西藏高寒地区,食品不易霉烂变质,去水又保鲜,故时至今日,吃风干牛肉之风仍极盛行。
萨干察门,是一种奶制品,简称萨干。流行干藏东南察隅地区。当地盛产“拐树”,将树枝去皮,取15根盘放于挤奶桶中,倒入鲜奶,拐树枝的周围则逐渐结出一层厚厚的奶糕,则称为“萨于”,极鲜嫩,不可久放。将其取出与肉一起加上作料煮,则成萨干肉;锅内加酥油,热后放入萨干、少许糖或盐,即成萨干汤,有补血益气的功效;将萨干煮熟捞出,晾凉,加入辣椒、香菜、野葱、酸奶即成凉拌萨干。萨干也可与肉一起拌馅做包子。
布鲁,是年节食品。用牛奶、面粉、鸡蛋、酥油调成糊状物,发酵后,像点豆腐一样往热油锅里倒,绕成一圈一圈的,炸好后又香又脆。
酥油茶。是在熬好的茶水中加入少许酥油和盐,放酥油茶桶中搅打数次,水油交融后,倒入锅内加热(不能煮沸)便可饮用了。如果早晨喝足酥油茶,即使不吃午饭,也不会觉得饥渴。酥油茶是藏民时刻不可缺少的饮料。
藏族的饮料除酥油菜外,还有其他种类的茶,例如用牛奶煮的奶茶;用牛奶、红茶、白糖熬的叫甜茶;什么辅料也不加的茶叫黑马茶。青棵酒也是一种必备的饮料,即青棵啤酒,度数低,酒色黄绿,其味甘酸,不易醉人,一但醉了,也不易醒酒。还有一种用青棵酿制的白酒,藏民叫“阿热”,度数很高,达65度,酒香浓烈,几乎家家会做。
藏族的餐具是木碗和小刀,一般都随身携带。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
藏族待客多以酥油茶、惜粑和肉食品。以酥油茶敬客,客人必须喝3碗,第一碗不能喝尽,否则是对主人不尊重,3碗之后,如果不想再喝,可将茶渣泼到地上,否则主人会一直劝客人喝下去。有些地方,客人若无告辞之意又不想喝了,主人斟满后,就放在那里,待告辞时一饮而尽,更多的内容可去西藏旅游攻略网上看看,蛮全的。必须要注意的是:主人劝酒时,客人要用无名指在酒中蘸3下,向空中弹3次,祝福后才能饮下,第一碗必须喝完,再干3碗,若喝不完,主人要唱劝酒歌,歌声一落,客人要一饮而尽,逢上节庆日,都要喝得一醉方休。有的地方作客之人要自带干粮、餐具,主人只供给饮料。
藏民喜欢过节,几乎每月都有节日活动。例如藏历正月初一吃卓索切玛(是一种供品,用麦穗、炒麦花、格粑、酥油等做成),表示吉祥。正月十五洪元宵;三月一十八是“杰朵”节,四月十五日是“萨嘎达瓦”节(传说是释加牟尼降生和淫梁的日子);五月过“瞻部林吉桑”节(又称烟祭节);七月是望果节(游田之意),乞求丰收;十二月二十九日是古突节等。在节日里定要改善饮食。
藏族不吃马、驴等奇蹄类牲畜的肉,不吃五爪的鸡、鸭、鹅及狗、兔、獭。大部分地区的藏民不吃鱼和飞禽肉。凡偶蹄类的猪、牛、羊、鹿等动物的肉都吃。藏民有爱护鸟兽鱼虫的优良传统,除狼等少数危害牧业生产的野兽外,野生动物资源很少受到破坏。
答:1,在西藏旅游时切勿在藏民刚吃完饭后就到访,要么在饭前到访要么等饭后过一段时间再到访。
2,不要吃马肉、驴肉、骡子肉、猫肉、狗肉等。
3,由于藏民多席地用餐,不要从别人家里的炊具和实物上跨过。
4,吃饭的时候不要塞的满嘴事物,吃饭不要吧唧嘴,吃饭时候不要打闹嬉戏。
5,藏族忌讳吃死的牛羊猪肉。
6,不要把碗倒着扣,藏民过世前用过的碗才会倒着扣。
7,不要用反手添茶倒水,这种动作是为已故的人添茶倒水时才会做的,用这种动作对人是极为不尊敬的。
答:林芝地区的风味饮食除沿袭西藏的传统风味,如青稞酒、糌粑、酥油和酥油茶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食品。
例如珞巴族,他们的酒分为白酒和黄酒,用玉米、鸡爪谷等煮好拌曲后,装在大葫芦内酿封,酿成后放在漏斗型的竹筐或竹筒内加水滤出即为黄酒,是人们常喝的;酿好的酒经过蒸馏后可制成白酒。他们的饭是大米和玉米渣做的米饭,还有瓜菜、烤肉、辣椒……按珞巴人的风俗,饭菜由女主人按人头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放在半边竹筒内,用手抓吃。
此外,珞巴族最有特色的食物为烤老鼠,一般是用来招待贵客的。
特别提醒:
八一镇有许多超市,东西应有尽有,价格也还公道。从巴松错回拉萨路途有很多餐厅,娃娃鱼千万别吃,虽然不是真的国家保护动物,但价格太离谱,推荐用棒棒鱼做的雅安鱼,还可以要个炒青冈菌或松茸,但一定要先问清楚价钱。
问:拉萨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布达拉宫是我一直憧憬的地方,想知道拉萨三日游需要多少呢?拉萨还有哪些值得一玩的地方,拉萨的饮食如何呢?
答:拉萨的确是一个净土神圣的地方,这里的每一片都是最洁净的,布达拉宫的壮观与雄伟,纳木错的圣洁与辽阔,大昭寺的精致与辉煌,八角街的热闹与繁华,在拉萨即使只是坐着也是享受生活。酥油茶、糍粑、青稞酒、耗牛肉都是必吃的美食,三天下来五千左右吧。
答:阿里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食品蔬菜多为外运而来,因而这里的餐馆饭菜价格也比西藏其他地区贵,一般的炒菜价格为15~20元,而面条也在7~10元。首府狮泉河镇,饭馆众多,口味以川味和新疆风味为主,但因时有物资供应不及时,而导致饭菜调料不全,口味欠佳。不同地区游客到此,口味上虽说不会有生疏之感,但要想吃到地道口味,还是有点困难,建议游客品尝当地特色饮食如藏族血肠、夏河蹄筋、吹肺、吹肝等,或自备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