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完毕,川江水利枢纽大坝正式封顶,这也标志着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工程昨天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目前,工人们正在加紧后续施工,力争年内实现下闸蓄水。
川江水利枢纽位于漓江上游川江支流上,距离市区57公里。记者当天在大坝顶部山坡上看见,原本分为10部分进行建设的大坝现在的高度已经齐平,坝顶的大型机械设备已经撤了不少,工人们正冒雨进行着清表工作。大坝主体相比记者4个月前采访时所见的更显气势。
“我们力争今年让川江水利枢纽实现下闸蓄水,届时它不仅可以发挥城市防洪和漓江生态补水功能,还能综合发电和农田灌溉。”项目业主单位负责人在大坝封顶仪式现场告诉记者,川江水利枢纽大坝高83米,坝面宽10米,设计最大库容为0.98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0.42亿立方米,配套水电站装机规模7200千瓦,是一座综合中型水利工程。“下阶段,我们将抓紧库底清理和对大坝进行安全鉴定,各项后续工作会陆续进行。”
据悉,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工程是川江、小溶江、斧子口三座控制性水利工程的总称。该工程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计划2014年3月全部实现下闸蓄水。届时,三座控制性水利工程将与其它已建成的水库和城市堤防工程联合运用,可形成较完整的防洪体系,使桂林市的防洪标准由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同时,还可保证漓江在枯水期流量达到60立方米每秒,以满足游船通航和生态景观的需求。每天70万吨的城市供水量,也能进一步缓解临桂新区未来的用水问题。
“川江水利枢纽大坝封顶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我们现在更抓紧的是小溶江和斧子口两座水利枢纽的攻坚。”项目业主单位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针对汛期特点制定了具体的施工方案,目前这两个水利枢纽项目正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