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讯,记者从拉萨市文化局文化艺术科了解到,目前,西藏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拉萨市文化局艺术科负责人说,第四批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共有9个项目,其中藏靴、黑玉石雕刻艺术、雄色寺“绝”鲁音乐是最有价值的几个项目。
藏靴是最有价值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据了解,第四批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藏靴、黑玉石雕刻艺术、雄色寺“绝”鲁音乐、拉萨布塑羌姆面具制作技艺、拉萨堆谐、沐浴节等总共9项。藏靴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项目之一。藏靴藏语叫“算巴”,是牧人对藏靴的概称。它是生活在牧区的藏族、蒙古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用品。从对出土文物的考察研究中发现,早在新石器晚期,青海都兰县一带就有革履靴鞋了。这种原始的靴鞋,原料为牛皮,用较厚的牛皮作底,底和面的缝合则用牛羊皮条,鞋扣前端还有带毛的牛羊皮装饰。
“藏靴的形成同藏民族居住的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造型美观,形式多样,民族风格独特,地方特色鲜明,不仅隔潮保暖,防水耐磨,而且久穿不易变形。因此,保护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加大培养年轻藏靴制作技艺人才,建立完善的传统藏靴制作技术队伍,已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拉萨市文化局艺术科负责人说。
西藏非物质文化 传承人数已达227人
“西藏玉石雕刻技术是在古代汉族雕刻技术及印度雕刻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浓郁的藏民族特色。黑玉石雕技术流传于西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藏王松赞干布的出生地墨竹工卡县甲玛沟内,有一座央巴寺,该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整体建筑均用产自附近的黑玉石做建筑材料,在全藏独具一格,自成一统,享有极高的声誉。”有关负责人说,“绝”鲁是仅在藏传佛教部分寺院中流传的一门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它是由“绝”诵经音乐、伴奏乐器所组成。雄色寺“绝”鲁是雄色寺女僧在进行修习绝仪轨时诵唱的“绝”诵经音乐。
据了解,目前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总数达227人,仅2011年自治区政府就新增加了93人。2011年,西藏有7个县乡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而目前已经达到了19个。西藏去年组织了10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展示活动,日喀则、阿里等地区也推出了专题文化周活动。